
蛋烘糕也是来乐山必吃的一种小吃了。蛋烘糕是用鸡蛋、发酵过的面粉加适量红糖调匀后,在平锅上烘煎而成,因此吃起来酥嫩爽口,口感特别好。口味比咔饼多,猪肉、牛肉、肉松、奶油,而且还可以搭配起来,搭配你个人的口味来!
蛋烘糕22年:70后80后舌尖上的No.1
说起乐山不得不吃的小吃,乐山城区府街的高师傅蛋烘糕可以有,在不少70后、80后的心目中,它甚至排行No.1。这个小摊,一摆就是22年,它和这个城市融为一体,它不止在乐山市民的舌尖,更在心里。

① 他乡的馈赠
22年坚守
“它山之玉”成乐山味道
早上九十点钟左右,高师傅在府街上摆起小摊,不需要吆喝,他一站在那,不一会,小摊就会被好吃嘴们围满。
对乐山小吃来说,蛋烘糕不算原创,是舶来品,1990年,21岁的高师傅跟成都的师傅学来的这一小吃做法。当初这“它山之玉”,满足了多少乐山食客,而今,许多外地食客,甚至成都的食客,慕名而来……
② 美味的调和
10余种食材
组合味道很地道
高师傅的小摊上两口煤油炉子,三口小平底锅,一旁放着各种食材,有一大盆由蛋清、白糖和面粉调和而成的糊;其他的碗里分别放着猪油、芝麻、麻辣、洗沙、果酱、奶油、鲜肉、牛肉、肉松。这些食材,都是高师傅和妻子,在每天早上现做的。
有食客来,高师傅用抹布擦拭一下小锅,舀进一勺糊,轻轻摇晃小锅,糊一下就铺满锅底,再滴上几珠猪油,在炉火上一烤,立刻就起了蜂窝,这时候加入芝麻、洗沙等等食客们想要的食材,当糊变成一张饼,也就大功告成。
咬一口蛋烘糕,口感很像夏天吃稀饭时煎的软粑,绵软香甜,加入不同的料,就有了不同的口味,芝麻、洗沙、奶油、果酱甜蜜可口,麻辣、鲜肉、牛肉、肉松咸辣鲜香。

③ 高手的秘密
三五个食客
各人口味搅不乱“高手”
高师傅记性特别好,经常有三五个食客伙同着来吃,请客的人被各人的口味搅得一团乱,可是挨个告诉高师傅,他绝对不会给你搞混了,这对于大多数食客来说也真是个秘密,该是高师傅多年职业生涯养成的习惯了吧。他不但记得食客的口味,还能记得顺序,食客们常问:“好久才轮到我哦?”高师傅顺手一指:“你在TA后头。”绝对没错!

④ 美女的想念
春节回乐山
“高白美”先尝蛋烘糕
看着食客们一会围拢,一会稀松,有食客忍不住帮着高师傅盘算每天的收入,高师傅笑笑:“多的时候是能卖几百个,但那只是少数时候,天气也有天晴落雨的时候,何况我这个小摊摊。”
都说乐山出美女,她们集中爆发在春节,离乡背景的人们纷纷回到老家,美女们也会在这时候倦鸟归巢,而在这个时节,想看到各种“高白美”、“白富美”的美眉们,一个地方是美甲店,一个地方就是高师傅的蛋烘糕摊点。看来,这蛋烘糕承载的不仅是乐山的味道,更是家乡亲切的记忆,所以才引发了美女集体对美食的想念。
⑤ 时间的味道
“邻居”换几茬
蛋烘糕没倒下
乐山城区也陆续出现过蛋烘糕小摊,浮沉几年,最终都消失了,对于这点,高师傅笑着摇摇头说:“做蛋烘糕,很辛苦的!”
不记得是哪位大牛曾经说过:“用十年时间来专注的做一件事情,怎能不成功?”高师傅从1990年到现在,只卖蛋烘糕,注定成为乐山的传奇人物。
22个寒来暑往,高师傅一直站在府街外摆弄他的三个小锅,身边之事物,变更交替。乐山市青少年宫和旁边的医院被拆去,修建成了极具现代商业气息的嘉瑞财富广场;在他身后的小学也从乐山市府街小学变成了乐山市县街小学府街小区;对面的楼房正在拆除中,一排围墙围着,那里曾经有乐山的另一美食——眼镜豆腐脑……
⑥ 集体的回忆
70后80后已长大
谁唱《她来吃我的蛋糕》
高师傅的蛋烘糕摊子若是一台记录人物的摄像机,把这22年里的忠实食客压缩成一分钟,那就是一个幼儿园的小妹妹,穿着可爱的公主裙,看着煤油炉上的小锅咽口水;忽然一下子长成了穿着校服的小学生、中学生,和同学守候在摊点前;忽然一下子,她裙袂飘飘,挎着她的他,有说有笑、打打闹闹地给他讲解这个自己最爱的小吃,最后的画面是她带来了一个小孩,她安抚着这个不耐烦的小孩……对!配音应该给高师傅,让他高唱一曲改编自张学友的歌曲《她来吃我的蛋烘糕》。
改编的歌曲没有出现,吃蛋烘糕长大的小孩不止这一个。直到今天,高师傅说他的消费群体,大部分还是70后、80后,蛋烘糕已然成为了他们的集体回忆。
“就前不久,还有客人来买了一百个打包带走。我叫他去逛一下,一个半小时后回来。”高师傅说,许多外地客人都这样,一来就打包许多带走。他们带走的,不止是蛋烘糕,还有乡愁。